于是在组织中,员工们老是抱怨“工资低、管理乱”,管理者也经常抱怨说“老板不信任、不重视,下属不配合”,而老板却又抱怨说“员工素质差、效率低、干部没有责任心”等等,全是抱怨。
职业影响;抱怨会让人们失去工作动力,心态消极,应付工作,结果业绩出不来,更严重的是,它是办公室里随时可能泄露的“细菌”,像一团挥之不去的烟雾,弥漫在整个工作场所中,让所有人都牢骚满腹,士气低下,近九成人天天发牢骚。
在职场上,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牢骚。它们像一种看不见的“病毒”,在不知不觉中蔓延,形成一个个可怕的负能量“黑洞”,吞噬着我们的职业理想、工作热情、人生目标,甚至影响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。
牢骚者之所以不被人喜欢,是因为会令听者陷入情绪的焦躁,不仅令自己,也令周围人失去行动力。无论你在抱怨什么,你都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。“对组织而言,这是一种极易大规模扩散的病毒,它会严重地侵蚀组织健康的机体,产生巨大的负能量,影响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及前途命运。
处理措施;积极应对抱怨传染
在职场中职业化非常重要,积极正面的情绪及行为举止是职场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,也是职场人职业发展的助推剂。职场人应能够在工作中、生活中散发出积极正面的能量,化抱怨为抱负,而不应只是一味地消极应对。大量事实证明,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永远比发牢骚要高明得多。找到问题的关键人物,以平和的态度把问题反映出来,请对方解决或协助解决—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
保证“诉求明确”
在你开口抱怨之前,要首先明确困扰自己情绪的“罪魁祸首”,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压力的“元凶”,表达出自己期望获得改善的重点要求,比如“想睡觉”、“停止加班”等等,而不是以“烦”、“穷”、“愁”这样简单的形容词一笔带过。
留有回旋余地
“抱怨”的场合与方式的选择同样非常重要。应当尽量避免在正式场合,工作时间对工作进行抱怨,会使你看起来缺乏起码的度量和专业素质。比较聪明的做法,应该是选择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,以比较私人的方式向有需要倾听的对象进行抱怨。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上级和下属之间,虽然说话的内容也许并不美好,但你选择的时间场合则充分尊重了对方的身份,反而能使抱怨听起来更加诚恳。在抱怨的过程中应当“就事论事”,坚决避免任何带有恶意人身攻击、侮辱、毁谤性质的言语。
抱怨要趁早
这里的“趁早”,不是遇到任何不顺心的大事小事都立刻抱怨。而是要学会及时体察自己的心理需求,在某些单个独立的创伤性事件发生后,能够及时通过“抱怨”这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来排遣压力和郁闷,而不至于麻木地累积到最后近乎于崩溃的地步。
防抱怨辐射
1.做好定位增强“防辐射”免疫。
2.不断学习提升自信。
3.不盲目跟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展开全文